贝斯特bst3344游戏_贝斯特bst818手机版登录

学习“西迁精神”和“董海山院士文章”的心得体会 2018-01-16


敬爱的党组织:


在2018年1月9日党组织生活会上读了董海山院士《关于科研方法的一些体会》一文,我收获颇多。在此,我根据董院士的文章内容,结合我的科研实际将我的心得体会作此汇报。


董院士在这一文中提到了很多科研经验,让我获益匪浅。比如董院士说的第一点,要充分发挥眼耳鼻舌身的作用。这就是强调了做科研时专著的重要性。董院士举了一个化学领域的例子,强调要充分利用五官全面细致观察实验中的变化。这对我的触动很大。也加深了我对科研的理解。以前觉得科研就是写写文章做做调研就可以了,现在突然吗,明白那些都是本科生的大作业的要求罢了。真正要发表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必须要有十年如一日的专注精神,在做调研时更加不是我想得那样例行公事地询问,这里面还有很多小的技巧,需要调用自己的五官和大脑。真正领会到这些五官的重要性之后,才明白做科研不是想象中那样轻松好玩的事情。它有技巧讲事实依据,同时还需要不断打磨文字,做到精准传递科学思想。回想起我自己在这一方面做的就不好。只是看了几篇文献,就觉得十分枯燥难熬了。我认为这也是我没有充分发挥好眼耳鼻舌身的作用,只是用了一双眼睛去看,自然觉得枯燥无聊,也对真正的问题把握不好,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十分差劲。读了董院士这一篇文章之后,我发现了自己的这个错误。


董院士在这一文中还提到了要善于用脑子。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不应该局限于旧的思维,要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思考在科学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思考的基础,写出来的东西就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更不必说解决问题了。关于这一点我有过很深刻的体会,有时候看的文献书籍一多了就开始变成习惯了,这是十分危险的,有时候就容易陷入文献堆里出不来了。没有思考的阅读是危险的,这意味着花了时间还讨不着好,而没有阅读的思考更是危险的,这意味着无中生有,这是科学研究最最忌讳的事情。博览群书,厚积爆发,这才是坚守科学道德的科研工作的正确打开方式。


董院士提的第三点就是要重视偶然现象。偶然现象种包含着必然的根据,但是又不能只注重偶然现象。我十分支持董院士的这个观点。有很多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偶然事件中发掘出来的。比如二战时期的青霉素的发现,就是弗莱明在废弃的培养皿上偶然发现有一个培养皿上长出了绿色的霉竟然抑制了培养皿中原来精心培育的霉菌的生长。如果是一般粗心的试验研究员根本不会关注这些失败的培养皿,而弗莱明对这种偶然事件的关注,终于在这种绿霉中提取了一种抗菌素——青霉素,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更加是造福了全人类的科学研究的典范。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中,过去学者们常常关注普遍真理,从大量定量数据入手找统计论证假设。而近十年来,管理学领域却越发重视定性的研究。从几个案例中进行深度挖掘,尽可能多的将案例吃透,从而发现这种“偶然现象”中的“一般真理”。


董院士提的第四点是要经常挑毛病。这就是要基于人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要明白自己并不是没有任何缺点的人,肯定会犯下很多错误。尤其我们还是刚刚开始科研的新手,更加要记得谦虚谨慎。写完一篇文章,做完一个研究,都要先给自己检查检查,挑挑毛病。虽然听起来对自己挺苛责的,但是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有更多的进步。


董院士的第五点说的是要在“用”字上下狠功夫。董院士是研究炸药的,做的研究是国防军工方面的研究,讲究的就是个实用性。所以董院士在这篇文章中强调了用的重要性。但是在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有时候“用”的功用并不会很快体现出来。这里就是人文社会研究者们的高潮智慧的重要体现了,有些研究可能现在看来很多人看不懂,甚至觉得并没有什么用,无法指导实践。但是再过五年十年,这个理论又能用于实践了。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是具有超前性的,所以我对“用”这一点反而并没有像董院士那样推崇,这也是我对本文唯一不能完全同意的观点。我们是做管理学理论研究的,企业的高管CEO们才是对企业的实际了解最多研究多的人。我们做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时候,并不会一味地迎合企业家们的胃口,虽然管理学领域的研究质量参差不齐,但并不能因此就诟病管理学研究不够贴合实际。理论研究当然是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又是可以指导实践的,这一点我是十分赞同的。但是却不能将大头的注意力放在实用性上,那样就不是做管理学理论研究了,而只是实践的总结罢了。只有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才能算是管理学的研究。当然这一点董院士也在文章的后面部分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认为科研人要注重实用研究与理论研究的关系。而管理学的研究正是理论研究,并不是理工科那种实用导向的研究。


董院士说的第六点就是要正确处理科研工作中的三关系。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实用研究与理论研究的关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与两手准备的关系。在工作中学习,学得更加深入。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学习要抱着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去学。这两者并不是冲突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实用研究并不简单,理论研究也不一定见得特别难,这两者都必须经历一个科学研究的实验过程。理论研究并不是大家认为的那样对指导实践无用,实际上,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科研中,既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又要有两手准备,集中力量是为了赶时间并一鼓作气,而两手准备就是说要有备选的方案,这样就能直接替用,而不用再花时间重新从头做起了。


硕7082党员    何慧银供稿


Baidu
sogou